?? 一、核心技術突破
高海拔適應性
已實現海拔5000米以上穩定作業,突破稀薄空氣對發動機性能的限制,填補國產無人直升機高原作業空白。
采用汽油/重油雙燃料航空發動機,配備低溫預熱系統,適應-30℃極端環境,保障高原低溫啟動和持續運行。
動力與結構優化
推重比>2(行業平均≤1.5),通過優化發動機與旋翼設計,實現42kg載荷下續航6小時(空載續航10小時)。
可折疊電動尾旋翼結構:收納體積減少50%,3分鐘完成部署,提升高原快速響應能力。
?? 二、性能優勢
環境適應性
抗6級強風:旋翼結構增強低空穩定性,適應高原復雜氣流。
全地形作業:可在沙塵、泥濘環境起降,支持超負荷運行。
多功能任務負載
搭載三光吊艙(可見光/遠紅外/激光測距)、滅火彈拋投系統、應急通信基站等設備。
高原場景任務:
火源精準定位與滅火彈投放(誤差≤2米);
應急物資運輸與通信中繼(覆蓋數十公里)。
?? 三、高海拔應用場景
應急救yuan領域
森林消防:實時監測火勢、投擲滅火彈,減少人員傷亡風險。
邊境巡邏與物資運輸:在喜馬拉雅山脈等邊境線執行巡邏和補給任務。
特種作業拓展
人工降雨:高海拔云層作業能力提升催化效率;
災情勘測與通信重建:洪澇、地震災害中快速構建應急通信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