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復合材料也可分為常用和先進兩類。常用復合材料常用復合材料如玻璃鋼,便是用玻璃纖維等性能較低的增強體與普通高聚物(樹脂)構成。由于它的價格低廉,得以大量發展,已廣泛用于船舶、車輛、化工管道和貯罐、建筑結構、體育用品等方面。先進復合材料為滿足航空航天等尖端技術所用材料的需要,先后研制和生產了以高性能纖維(如碳纖維、硼纖維、芳綸纖維、碳化硅纖維等)為增強材料的復合材料,其比強度大于4×106厘米(cm),比模量大于4×108cm。為了與第一代玻璃纖維增強樹脂復合材料相區別,將這種復合材料稱為先進復合材料。它們的性能雖然優良,但價格相對較高,主要用于國防工業、航空航天、精密機械、深潛器、機器人結構件和高檔體育用品等。按基體材料不同,先進復合材料分為樹脂基、金屬基和陶瓷基復合材料。其使用溫度分別達250~350℃、350~1200℃和1200℃以上。
玻璃鋼電纜分支箱作為一種用來對電纜線路實施分接、分支、接續及轉換電路的設備,很多地方都能夠用到它,作用相當大。玻璃鋼電纜分支箱作用雖然很大,但是要想很好的利用,對其必須有足夠的認識才行。這里,六強作為專業生產玻璃鋼電纜分支箱的廠家,就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下玻璃鋼電纜分支箱的分類,好讓朋友們對其有更多的了解。玻璃鋼電纜分支箱簡單的來分,可分為兩類:普通玻璃鋼電纜分支箱與高級玻璃鋼電纜分支箱。
復合材料的發展歷史;復合材料是由不同元素組成的結構,結果是形成了一加一等于三。對于復合材料的理解,貌似昆蟲、鳥和蝙蝠等動物比我們要理解的更透徹一些,它們將這個原理應用到筑窩的過程中,以防天敵的攻擊。原始人用動物糞便、粘土、稻草和樹枝組成復合材料結構,這是人類將復合材料應用到生活中具有歷史意義的一步。甚至據人們傳說,圣j中的諾亞方舟也是由煤瀝青和稻草混合制成的,這也許真的是被報道出的復合材料船舶的鼻祖,當然這也僅是傳說。1847年瑞典化學家Berzelius,這位現代化學的奠基人之一,s次在實驗室發明了飽和聚酯。1894年Vorlander在實驗室著手對乙二醇馬來酸的研究工作,成為記錄在案Z早的一位研究不飽和聚酯樹脂的化學家。1920年先鋒人物WallaceCarothers開始對乙二醇與不飽和脂肪酸合成的聚酯的研究工作。1922年首個聚酯樹脂被研發成功。1930年末研究人員Bradley,Kropa和Johnson三人共同研究不飽和聚酯的固化情況,在報告中提高,固化后,它們可以分為可熔性和不可溶性(熱固性)1935年歐文斯科寧(OwensCorning)首c引入玻璃纖維。1941年不飽和聚酯首c投入美國的壓鑄商業市場。1942年美國橡膠公司開發出玻璃纖維增強聚酯樹脂作為基體的復合材料。1946年船艇制造商開始意識到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為整個工業帶來了何種變革,在這年中首個復合材料船身的游艇在美國建成,還s次引入了冷固化系統。1950年早期閉模工藝開發完成。1951年中期不飽和聚酯樹脂在歐洲投入商業化生產。1963年碳纖維增強材料引入市場。19世紀隨著科學技術在物理化學領域的應用,自然界中的天然聚合物的性能已經不能滿足工業發展對材料性能的需要,這使當時的新型材料-早期的復合材料得到飛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