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90年代末期自動售貨機進人中國市場,如:在機場、地鐵、車站、商場、公園等客流較大的場所,現在的幾乎可以隨處可見自動售貨機的身影。但是由于國內的自動售貨機行業晚起步,發展快,在此過程中存在很多不利因素,阻礙行業的發展。如自動售貨機在點位選擇方面有很多因素需要考慮。
寫字樓的人流量大,而且消費能力也大,然而有的周圍卻沒有便利店和超市。自動售貨機的存在,使人們可以隨時買到想要的飲料、零食和水果。對于白領上班族來說,加班是常有的事。許多人經常加班到深夜10點,這個時候往往饑腸轆轆,需要補充一定能量。即便有便利店,也早已打烊。但自動售貨機屬于24小時營業,能夠滿足加班汪的需求。
學校主要以中學和大學為主,學生數量多,且比較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宿舍樓、教學樓、操場、食堂等都是可投放的場所。學生都比較懶,不愿意為了買些飲料零食而跑去超市,晚自習后、課間或運動過后,他們很愿意選擇就近的售貨機購買吃的。
醫院是個特殊的場所,人流量特別大,里面基本上也沒有超市,可以在大廳放臺自動售貨機,銷售飲料、零食、水果、快餐。
工廠封閉性較強,位置一般也比較偏,周邊很少有商店,在工廠里面開家超市不劃算,導致工人的消費需求很難得到滿足。若將自動售貨機放在工廠餐廳門口、車間門口或者人流量大的路邊,恰恰能夠滿足工人的需求。
車站、加油站、公路服務區人口密度大,且商品價格高,所以在車站候車區有很多人選擇先購買一些零食飲料等帶上車。
景點范圍大,設置多個自動售貨機在景區里面會方便游客購買飲料和小食品的需求,同時可以增加景區的智能設備。
自動售貨機是一種新的商業零售模式(無人零售),在20世紀70年代日本及歐美發展起來。如今日本稱得上是自動售貨機的大國,日本平均每23人就占有一臺自動售貨機,人口占有量世界之手。
在80年代時已經廣泛使用了。到如今自動售貨機已經成了日本居民消費的固定選擇,他們已經對自動售貨機這種消費養成了習慣。而在國內,自動售貨機起步較晚,發展也相對緩慢,在一二線城市還比較常見,但是三四線基本看不到影子,沒有得到普及。在現如今“新零售”時代,自動售貨機的市場前景是很大的。
自動售貨機同樣也是符合時代追求的,新一代的自動售貨機通過手機掃描碼就能完成支付,遵從了簡單、快捷、方便的理念。自動化的服務較人工更有優勢,未來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在國外,自動售貨機被譽為“24小時不間斷帶來財富的機器人”,它無需人員看守,自己賣東西,自己收錢。TechNavio 數據指出,美國自動售貨機(VEM)和便利店的比例為30:1,2014~2018 年美國自動售貨機預期復合增長率(CAGR)高于 54.3%,美國 2021年自動售貨機市場規模將達 133.4 億美元。而在日本,有近600萬臺自動售貨機,平均每20個人就擁有一臺自動售貨機。
相比日本、美國動輒500萬臺以上的市場容量,而中國自動售貨機尚不足20萬臺,還處于萌芽狀態,必將迎來噴薄發展的浪潮。
數據顯示,中國勞動力成本過去 10 年升 5 倍,2016 年,中國員工薪酬增長 8%,遠高于世界 2.5% 的平均水平。另外,中國總體租金增長 7%。中國勞動力與租金成本的上升,使得實體門店的生意利潤壓縮。這讓自動售貨機成為新零售場景中的重要角色,自動售貨機一方面節省房租和人力成本;另一方面自動售貨機由于可以快速鋪設渠道,占盡當下零售行業發展之先機,受到越來越多品牌商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