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TC單片機
STC公司的單片機主要是基于8051內核,是新一代增強型單片機,指令代碼完全兼容傳統8051,速度快8~12倍,帶ADC,4路PWM,雙串口,有全球唯一ID號,加密性好,抗干擾強.
是MICROCHIP公司的產品,其突出的特點是體積小,功耗低,精簡指令集,抗干擾性好,可靠性高,有較強的模擬接口,代碼保密性好,大部分芯片有其兼容的FLASH程序存儲器的芯片.
EMC單片機:
是臺灣義隆公司的產品,有很大一部分與PIC 8位單片機兼容,且相兼容產品的資源相對比PIC的多,價格便宜,有很多系列可選,但抗干擾較差.
ATMEL單片機(51單片機):
機 ATMEl公司的8位單片機有AT89、AT90兩個系列,AT89系列是8位Flash單片機,與8051系列單片機相兼容,靜態時鐘模式;AT90系列單片機是增強RISC結構、全靜態工作方式、內載在線可編程Flash的單片機,也叫AVR單片機.
PHLIPIS 51LPC系列單片機(51單片機):
PHILIPS公司的單片機是基于80C51內核的單片機,嵌入了掉電檢測、模擬以及片內RC振蕩器等功能,這使51LPC在高集成度、低成本、低功耗的應用設計中可以滿足多方面的性能要求.
HOLTEK單片機:
臺灣盛揚半導體的單片機,價格便宜,種類較多,但抗干擾較差,適用于消費類產品.
TI公司單片機(51單片機):
德州儀器提供了TMS370和MSP430兩大系列通用單片機.TMS370系列單片機是8位CMOS單片機,具有多種存儲模式、多種外圍接口模式,適用于復雜的實時控制場合;MSP430系列單片機是一種超低功耗、功能集成度較高的16位低功耗單片機,特別適用于要求功耗低的場合
松翰單片機(SONIX):
是臺灣松翰公司的單片,大多為8位機,有一部分與PIC 8位單片機兼容,價格便宜,系統時鐘分頻可選項較多,有PMW ADC 內振 內部雜訊濾波。缺點RAM空間過小,抗干擾較好。
三星單片機
三星單片機有KS51和KS57系列4位單片機,KS86和KS88系列8位單片機,KS17系列16位單片機和KS32系列32位單片機,三星還為ARM公司生產ARM單片機,常見的S344b0等.三星單片機為OTP型ISP在片編程功能.
SST 單片機
美國SST公司推出的SST89系列單片機為標準的51系列單片機,包括SST89E/V52RD2, SST89E/V54RD2,SST89E/V58RD2,SST89E/V554RC,SST89E/V564RD等.它與8052系列單片機兼容.提供系統在線編程(ISP功能).內部flash擦寫次數1萬次以上,程序保存時間可達100年.
還有很多優秀的單片機生產企業這里沒有收集,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特點,大家根據需要選擇單片機,在完全實現功能的前提下追求低價位,當然并不是這樣最好,實際中選擇單片機跟開發者的應用習慣和開發經驗是密不可分的。
現代計算機技術的產業革命,將世界經濟從資本經濟帶入到知識經濟時代。在電子世界領域,從20世紀中的無線電時代也進入到21世紀以計算機技術為中心的智能化現代電子系統時代。現代電子系統的基本核心是嵌入式計算機系統(簡稱嵌入式系統),而單片機是最典型、最廣泛、最普及的嵌入式系統。
一、 無線電世界造就了幾代英才
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最具代表的先進的電子技術就是無線電技術,包括無線電廣播、收音、無線通信(電報)、業余無線電臺、無線電定位、導航等遙測、遙控、遙信技術。早期就是這些電子技術帶領著許多青少年步入了奇妙的電子世界,無線電技術展示了當時科技生活美妙的前景。電子科學開始形成了一門新興學科。無線電電子學、無線通信開始了電子世界的歷程。 無線電技術不僅成為了當時先進科學技術的代表,而且從普及到專業的科學領域,吸引了廣大青少年,并使他們從中找到了無窮的樂趣。從床頭的礦石收音機到超外差收音機;從無線電發報到業余無線電臺;從電話、電鈴到無線電操縱模型。無線電技術成為當時青少年科普、科技教育最普及、最廣泛的內容。至今,許多老一輩的工程師、專家、教授當年都是無線電愛好者。無線電技術的無窮樂趣、無線電技術的全面訓練,從電子學基本原理、電子元器件基礎到無線電遙控、遙測、遙信電子系統制作,培養出了幾代科技英才。
二、 從無線電時代到電子技術普及時代
早期的無線電技術推動了電子技術的發展,其中最主要的是真空管電子技術向半導體電子技術的發展。半導體電子技術使有源器件實現了微小型化和低成本,使無線電技術有了更大普及和創新,并大大地開闊了許多非無線電的控制領域。
半導體技術發展導致集成電路器件的產生,形成了近代電子技術的飛躍,電子技術從分立器件時代走進了電路集成時代。電子設計工程師不再用分立的電子元器件設計電路單元,而直接選擇集成化的電路單元器件構成系統。他們從電路單元設計中解放出來,致力于系統設計,大大地解放了科技生產力,促進了電子系統更大范圍的普及。
半導體集成電路首先在基本數字邏輯電路上取得突破。大量數字邏輯電路,如門電路、計數器、定時器、移位寄存器以及模擬開關、比較器等,為電子數字控制提供了極佳的條件,使傳統的機械控制轉向電子控制。功率電子器件以及傳感技術的發展使原先以無線電為中心的電子技術開始轉向工程領域中的機械系統的數字控制,檢測領域中的信息采集,運動機械對象的電氣伺服驅動控制。
半導體及其集成電路技術將我們帶入了一個電子技術普及時代,無線電技術成為電子技術應用領域的一個部分。
進入20世紀70年代,大規模集成電路出現,促進了常規的電子電路單元的專用電子系統發展。許多專用電子系統單元變成了集成化器件,如收音機、電子鐘、計算器等,在這些領域的電子工程師從電路、系統的精心設計、調試轉變為器件選擇、外圍器件適配工作。電子技術發展了,電子產品豐富了,電子工程師的難度減少了,但與此同時,無線電技術、電子技術的魅力卻削弱了。半導體集成電路的發展使經典電子系統日趨完善,留在大規模集成電路以外的電子技術日益減少,電子技術沒有了往昔無線電時代的無窮樂趣和全面的工程訓練。
芯片簡介
編輯
11產業革命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