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水晶“鼎”具有這樣莊重、尊嚴的象征意義與歷史傳說和周代的典章制度有關。傳說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鑄九鼎于荊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鐫刻魑魅魍魎的圖形,讓人們警惕,防止被其傷害。自從有了禹鑄九鼎的傳說,水晶“鼎”就從一般的炊器而發展為傳國重器。國滅則鼎遷,夏朝滅,商朝興,九鼎遷于商都亳(bó)京;商朝滅,周朝興,九鼎又遷于周都鎬(hào)京。歷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稱為“定鼎”。
水晶燈飾在周代,“水晶鼎”不僅作為國家和權力的象征,還發展為表示尊嚴的“廟堂之器”和旌功記績的禮器。祭祀時使用“鼎”的數量因等級的高低而不同,周天子用九鼎,諸侯七鼎,卿與上大夫五鼎,元士三鼎。周代的國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慶典或接受賞賜時都要鑄鼎,以記載盛況,例如大盂鼎,所記載的是貴族盂受到周康王冊封和賞賜的史實。這種禮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響。為慶賀聯合國50華誕,中華人民共和國于1995年10月21日在聯合國總部,向聯合國贈送一尊青銅巨鼎──“世紀寶鼎”。 水晶“鼎”是我國青銅文化的代表,它是文明的見證,也是文化的載體。根據禹鑄九鼎的傳說,可以推想,我國遠在四千多年前就有了青銅的冶煉鑄造技術;從地下發掘的商代大銅鼎,確鑿證明我國商代已是高度發達的青銅時代。美學家李澤厚認為,中國青銅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為核心代表,器制沉雄厚實,紋飾獰厲神秘,刻鏤深重凸出”,是我國青銅藝術成熟期最具審美價值的青銅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