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冷卻電磁閥的孔徑可用以下的公式計算:冷凍能力(gal/min)=kW×3.16/△t這里△t=模溫控制器所設定的生產溫度和冷凍水溫度之差:kW=模具需要排走的熱量以下表列出了不同電磁閥孔徑所能提供的容積流速:電磁閥孔徑容積流速inmmgal/min1/min0.256.350.73.180.3759.531.25.450.50012.703.314.980.75019.655.424.521.00025.4010.045.401.25031.7513.059.021.50038.1020.090.80計算了冷凍能力后便可從以上表找出相應的電磁閥,如以下的例子:PC杯模需要排走的熱量是6.377kW生產的設定溫度是90℃
上檔次100p電鍍冷水機冷凍水的溫度是18℃△T=90-18=72℃
所以冷凍能力=6.377×316/72=0.28gal/min或1.271/min從上表可知道孔徑為6.35mm/0.250in的電磁閥可提供足夠的容積流速,適宜使用于模溫控制范圍是±1℃的精確要求。電磁閥閥門的壓力降影響著流速。上表的流速數值是基于1bar(14.5psi)的壓力降。所以壓力降愈高,冷凍水的流速愈快。電磁閥的典型的壓力降是2bar(29psi)。
C、液體式模溫加熱控制系統任何一臺模溫控制器的主要目的是把模具溫度控制在(±2°F)的范圍內。所以對于運行在模具管路間的液體的升溫控制必須精確,否則模具溫度控制的目的便不能達到了。某些模溫控制器的控制方法祗屬于開/關形式,其工作原理是比較實際和設定的溫度。倘若實際的溫度比較設定的溫度低很多,電熱便全開,待實際溫度達到設定值時,電熱便被關上,由于開/關形式的控制產生了很大的實際正負溫度偏差。這溫度變化不單祗直接地影響著液體的溫度,還間接地帶給了模具很大的過度升降,不消說最后定必反映在成品的質量上。所以我們應該使用PID(比例、積分、微分)形式的加熱控制系統,它可以保證模具的溫度控制維持在±1℃(±2°F)的范圍內。選擇適當的模溫控制器胡亂選購模溫控制品可以隨時帶來20%利潤的損失,所以我們在購置時必需詳細考慮生產的需要,嚴格審定模溫控制器各項的能力,才好作出決定。可惜人們常常忽略了這注塑技術極其重要的環節,往往在生產力和品質出了問題時才醒覺。
上檔次100p電鍍冷水機
冷凍能力
模溫機的冷凍線路的設計和組成零件對模溫的精確控制致為重要。當模具或加溫液的溫度上升至設定值時,模溫控制器必須能快速地及有效地避免溫度繼續上升,辦法是引進另一較低溫度的液體,其引進的控制由電磁閥負責。所以溫度超馳的消除和穩定性取決于電磁閥的大小。
上檔次100p電鍍冷水機冷卻電磁閥的孔徑可用以下的公式計算:冷凍能力(gal/min)=kW×3.16/△t這里△t=模溫控制器所設定的生產溫度和冷凍水溫度之差:kW=模具需要排走的熱量以下表列出了不同電磁閥孔徑所能提供的容積流速:電磁閥孔徑容積流速inmmgal/min1/min0.256.350.73.180.3759.531.25.450.50012.703.314.980.75019.655.424.521.00025.4010.045.401.25031.7513.059.021.50038.1020.090.80計算了冷凍能力后便可從以上表找出相應的電磁閥,如以下的例子:PC杯模需要排走的熱量是6.377kW生產的設定溫度是90℃
上檔次100p電鍍冷水機冷凍水的溫度是18℃△T=90-18=72℃
所以冷凍能力=6.377×316/72=0.28gal/min或1.271/min從上表可知道孔徑為6.35mm/0.250in的電磁閥可提供足夠的容積流速,適宜使用于模溫控制范圍是±1℃的精確要求。電磁閥閥門的壓力降影響著流速。上表的流速數值是基于1bar(14.5psi)的壓力降。所以壓力降愈高,冷凍水的流速愈快。電磁閥的典型的壓力降是2bar(29psi)。
C、液體式模溫加熱控制系統任何一臺模溫控制器的主要目的是把模具溫度控制在(±2°F)的范圍內。所以對于運行在模具管路間的液體的升溫控制必須精確,否則模具溫度控制的目的便不能達到了。某些模溫控制器的控制方法祗屬于開/關形式,其工作原理是比較實際和設定的溫度。倘若實際的溫度比較設定的溫度低很多,電熱便全開,待實際溫度達到設定值時,電熱便被關上,由于開/關形式的控制產生了很大的實際正負溫度偏差。這溫度變化不單祗直接地影響著液體的溫度,還間接地帶給了模具很大的過度升降,不消說最后定必反映在成品的質量上。所以我們應該使用PID(比例、積分、微分)形式的加熱控制系統,它可以保證模具的溫度控制維持在±1℃(±2°F)的范圍內。選擇適當的模溫控制器胡亂選購模溫控制品可以隨時帶來20%利潤的損失,所以我們在購置時必需詳細考慮生產的需要,嚴格審定模溫控制器各項的能力,才好作出決定。可惜人們常常忽略了這注塑技術極其重要的環節,往往在生產力和品質出了問題時才醒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