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摩托車架的水性浸漆工藝流程如下:預脫脂(45~60℃,10min)→脫脂(45~60℃, 15min)→熱水洗→水洗→酸洗(室溫)→水洗→水洗→表面調整(室溫,0.5~1min)→磷化(40~50℃, 10~15min)→水洗一水洗→烘干一浸涂(20~30℃,1.5~2min)→槽上瀝漆(室溫,2min)→瀝漆(室溫,30~60min)→收漆→烘干固化(180±5℃,25~30min)→修補→檢驗。
作底漆的浸涂工藝,涂裝前處理采用拋丸方式處理后直接浸涂。
3.1 脫脂
摩托車的大架,由于管件較多,工藝孔是否合理極為重要,如果工藝孔不適當,不但不利于施工,還會污染后道工序。因此在不影響車架機械性能前提下,根據工件特點和形狀開工藝孔,保證最大限度地利于槽液流出,最大限度地縮減瀝滴點。
兩道脫脂工藝均采用LD-1136脫脂劑,該產品屬無磷型脫脂劑,無毒、無味、不燃、不爆、不霉變,使用安全,對皮膚無刺激。屬于環保型脫脂劑。
使用方法與槽液配制(按1000升計):
將約80%自來水注入槽中;然后慢慢加入20kgLD-1136,邊攪邊加;再加自來水至1000升,攪拌均勻,加熱至工藝溫度即可生產。
生產工藝條件:
游離堿度:6~15點;
溫度:45~60℃;
時間:10~15min。
調整與補加(按1000升計):
隨著生產的進行,有效濃度將下降,應定期補加脫脂劑,并經常除凈槽體表面的油污。濃度每升高0.1點,應補加脫脂劑2.3kg,也可根據生產量及脫脂效果的經驗定期補加。
工作液中油脂含量≥6g/L時應更換槽液,如不能檢測油含量,也可作憑經驗定期更換。
3.2 酸洗
工件狀態良好,無銹蝕時,盡量不使用該工序,若有拋丸工藝處理,效果更好。必須使用該工藝時,其后清洗要求清洗徹底干凈,不能夾帶殘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