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我國小型膠印機技術大體分為以歐美技術為代表和以日本技術為代表兩種,尤其是以日本為代表的技術占主導。歐美派有海德堡的GT052、SM52、SM46等機型,美國的大衛臣等產品以及英國基士得耶等;日本派則以日本濱田和日本利優比兩家大型雷蒙磨粉機生產公司為主。歐美派產品貌似其人,機型高大笨重但實用,日本派以輕巧、靈活見長。我國目前以日本技術模式生產或仿造產品占市場的90%強(不含進口產品)。
近幾年國際數碼技術,尤其2001年德魯巴展會后,數碼印刷已實實在在投入市場,而CTP技術離大規模普及已為期不遠,構成對小型膠印機市場潛在威脅,小型膠印機市場的走向讓一些有識之士陷入了深思。
我國小型膠印機的發展,國內振動磨機生產研究狀況 始于20世紀90年代,其設備技術和工藝大部分從日本引進或者仿造日本技術生產,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大,不少企業紛紛進入小型膠印機市場,印機制造業空前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小型膠印機制造企業全國已有80余家,有一定生產規模(年產銷量在300臺以上)的約占10%。其中,除北京多元化采用仿美國產品技術外,其他企業多數以日本技術(或仿日本技術)生產。目前許多小型膠印機企業除威海濱田、威海印機(前身威海印刷機械廠)、營口冠華(原營門復印機廠)有限公司等幾個企業外,多是在1998年以后成立或投產六開或其他小型膠印機,在五年間發展起來,比如濰坊華光、北京多元、北人二印、濰坊東航、溫州威雁、濰坊長城、廣西金牛、煙臺五洲等都在市場中占有一定的消費群。
客觀地講,我國從“鉛與火”鉛印過渡到“光與電”的膠印,經過了漫長歲月。而小膠印經過短短幾年就與國際接軌,部分企業出口額連年上升,并銷往歐美等發達國家,技術水平得到跳躍式的發展,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部分企業在總體實力上都有了極大的發展,在技術研發力量、綜合管理水平、市場營銷策略、售后服務等各方面,都有了較大的提高。小膠印機市場競爭激烈,但是競爭格局基本形成,品牌產品越來越在市場中得到認可。
本文來自:www.zzybjq.cn文章原創,如有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zzybjq.cn/NewsDetails.aspx?id=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