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目前企業作為創新的主體,鼓勵革新創造的措施還是遠遠不夠的,不僅是待遇問題,榮譽措施也不多。而在英國,盡管社會等級森嚴,但早在 18 世紀就可對貧民發明家授予爵位。
在全球化的浪潮面前,我們唯一的價格優勢在國內大部分市場還能撐多久?我們除了繼續給人家打工 (當然也可提高自己),鄭州雷蒙磨粉機是不是還應當立即采取措施,以在主流市場中站穩一席之地?但愿我們的礦山機械能舉起快速發展的大旗,躋身于世界高端市場之中。
長期以來,許多問題不是我們認識不到而是落實不到或落實不夠。1983 年原機械工業部的一些領導的意見就是今日看來仍然很值得去落實。這是為什么呢?其實就是缺乏一個更有利于礦山機械發展的制度環境和軟環境。20 世紀 90 年代開始,我們已經逐步采取了以企業技術創新為主體的市場引導與宏觀調控相結合的制度措施,但這個創新主體的產業機構和內部管理結構長期存在的問題仍然沒有根本改變。如何在改革中保留過去有益的經驗,在改革中借鑒先進國家經驗,創造適合礦山機械發展的制度環境尤其是軟環境等方面仍然沒有被充分認識和重視。國外礦山機械發展過程中,以產品相似性和工藝連接性為主的企業優勢互補、資產重組聯合從工業革命一開始至今就存在。而我國的企業至今習慣于單打獨斗、盲目跟著市場圈面,產品相關性很差,什么行業都干,卻又很少有一個行業的產品能夠成套發展。這個問題要解決,在我國國民的觀念還跟不上國際化環境和主要資產所屬背景等現實中,單靠某個企業自主是不行的。要強制提高產品市場準入標準;要利用當前主要資源仍然由國家掌控的優勢,以優化企業資源配置為目標,靠政府借助協會或組成各種專家委員會強力推動。關于軟環境,第一次工業革命從英國開始并迅速波及歐洲不是偶然的。這是因為 17 世紀中期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成功后,雷蒙機廠家利用國家政權制定了一系列鼓勵發明創造的政策和措施,從上流社會到下層貧民,都形成了人人崇尚科學技術、力行發明創造的社會環境,對科技的敬仰已滲入到每個人的骨子里。而那時,我國在封建王朝體制下,士大夫階層還沉醉于升官發財,有品位的閑來也大都只崇尚舞文弄墨,琴棋書畫;老百姓階層則忙于填飽肚子。至今,在歐洲除了壇壇罐罐之類的文物博物館外,甚至還有很多礦山機械博物館和收藏。有地方政府建的、還有社會組織、企業甚至個人建的。今天你打開國外的礦業類網站,不難發現礦山旅游、老礦井探險旅游的人很多。你甚至會發現國外有很多礦山機械迷,有很多
礦山機械的模型工藝品、玩具等,有的就是某公司以自己的產品做的紀念品,可見人家的企業形象策劃和市場營銷已經細致到什么程度。此外由于我國的社會歷史背景不同,不但要加強全民科普教育,如培養多媒體科教人才,開設趣味性十足的科教電視頻道等等。而且從中學開始到大學,就應當對所有專業開設人類科技發展史的必修課程。對理工科學生開設有關科學技術學、科技哲學、創造學等方面的課程。
相關閱讀:我國礦山機械技術與國外差距的原因剖析
本文來自:www.zzybjq.cn文章原創,如有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zzybjq.cn/NewsDetails.aspx?id=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