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從實際出發,從行動出發,福田灑水車為您服務,福田灑水車為環境服務。
3月31日晚8時,北京延慶八達嶺長城開展了熄燈一小時活動。此舉遭到一些公眾和媒體質疑。筆者認為,如此勞民傷財的熄燈一小時活動,不僅沒有產生多少正面的引導意義,而且“秀”出了公眾的不滿情緒,被指為“瞎折騰”,實屬“陪了夫人又折兵”。
有不少的市民質疑:為何今年要遠赴八達嶺,在長城舉辦熄燈一小時的活動?在這個乍暖還寒的季節、“半夜涼初透”的夜晚,又會有多少人來觀看?宣傳效果又有幾何呢?看看網友是怎么說的:“就會玩虛的!大半夜誰去長城了,還開燈?平時不節約這會兒節約1小時頂什么用,是作秀吧?”
再說了,盡管組織方稱,此次嚴格控制了人數,志愿者200人,媒體200人,加上工作人員、維護現場秩序的,總共500余人,但是,僅200多位媒體記者就乘用了四五輛宇通大巴車,還要運送建舞臺材料、運設備,還要準備500余人的晚餐,動靜不算小。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數名環保專家的話說,“往返一百多公里,幾百上千人參加,這樣勞師動眾反而會增加碳排放,把環保行動變成了一場秀?!?/p>
據報道,工字形的舞臺最后的完善工作就需要五六位工人,舞臺背景板上有一個電子顯示屏,對面是已經搭好的舞臺燈光架子,上面有大約30多盞舞臺燈。這些大功率的舞臺燈在熄燈一小時活動前,是要亮著試驗的。在活動期間,除了“地球一小時”推廣大使羽泉在唱《關一盞燈》時是關閉的,其他的時候也都是亮著的。試問,羽泉非得在八達嶺長城才能唱《關一盞燈》嗎?推廣大使李冰冰、李宇春等也非得在八達嶺長城亮出自己的環保承諾,才能使自己的粉絲響應號召嗎?為了宣傳“地球一小時”,不僅沒有減少用電,還至少增加了那么多的用電,難道這就是環保?有關組織者在宣傳節能的同時,反而在拼命地浪費著能源和資源,這與“地球一小時”的環保節能理念簡直是南轅北轍。試想,這樣的宣傳和鼓動,能夠打動多少人的心?能夠起到多大的效果?我想,結果不言而喻。
到長城開展熄燈一小時活動,會使長城古跡受到影響和破壞。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連避雷針都不許亂裝。為了一個小噱頭,跑大老遠給長城安上燈,打開,再關一小時,真是不值。更不劃算的是對長城的影響。搭建和拆除演出舞臺、500余人的晚餐垃圾、那么多人黑夜中磕磕碰碰,面對這些事情,誰能夠保證長城毫發無損?
更有人對這一活動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熄燈一小時,大家就都一下子環保了?興許去做別的更耗電、耗資源的事兒了,比如開車出去兜風什么的。并且有的人今天節省了一點電,明天說不定加倍地消費回來。再說了,對于電力生產企業來說,因電力不能儲存,用戶臨時性關燈不會減少生產成本,只會造成電力浪費,甚至還可能影響電網的安全穩定。
2007年開始的“地球一小時”,是世界自然基金會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提出的一項倡議,希望個人、社區、企業和政府在特定的時間熄燈一小時,表明他們對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支持。這一理念是好的,但我們在響應的時候應該考慮到自身的實際,不能搞“硬攤派”,不能搞形式主義,不能只圖作秀。最好的響應是,我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養成節約、低碳、環保的理念和習慣。
從上看出,他們的心態是好的,但結果只是徒勞,中國很多缺水的地方,他們才是需要關心,需要幫助的,我廠每年提供多臺灑水車,解決很多急需用水的人們,灑水車帶來的不只是方便,也是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