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安全氣囊不是萬能 揭開其安全謎底
在日常用車過程中,消費者都希望能夠安全駕駛,可大大小小的交通事故仍然時有發生,這時車輛內置的安全氣囊往往成為保護駕乘人員的關鍵。但在眾多維權案件中,汽車氣囊在事故中是否正常打開成為了很多糾紛的爭議焦點,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消費者的索賠要求無法獲得支持。且在本報所報道的不少案件中,經常會發生安全氣囊在事故中沒有打開的情況。是什么讓人們覺得安全氣囊不安全?為什么同為交通事故氣囊卻有截然不同的反應?遇到氣囊糾紛消費者該如何維權?我們將通過典型的交通事故案例請汽車高級工程師曹金生解析安全氣囊的展開方式,并提醒消費者,在碰到氣囊維權的案件時應該謹慎處理。
氣囊說案
撞擊力大氣囊應該打開?
浙江某地發生一起單車事故,現場目擊者稱,發生事故時事故車輛的行駛速度很快,在駛到事故地點時車輛突然發生偏移,而且在發生事故的瞬間并沒有任何的減速跡象,直接撞在了道路旁的隔離欄上。經過交警的調查發現,車內駕駛員有酒醉駕駛的情況。根據相關的責任認定,駕駛員負事故全責。
駕駛員雖然受到了相關的行政處罰,但是根據當時醫院的就診報告,他的傷勢是由于受到強烈撞擊所導致。而在這個事故發生的過程當中,車輛的安全氣囊始終沒有展開。為此,車輛的駕駛員認為,車輛的氣囊沒有打開是造成自身受傷的根源,要求車輛生產廠家進行賠償,同時車主認為,車輛在如此的撞擊下安全氣囊沒有展開,是車輛安全氣囊的設計本身存在缺陷。后經汽車高級工程師曹金生對車輛及事故現場進行判斷后,認為車輛氣囊未彈出并非車輛質量問題,因為根據撞擊的情況分析,并不能滿足氣囊的工作原理。在曹金生的協調下,最終車主放棄對廠家的索賠要求。
焦點:氣囊不彈并非都是罪
對于案件中車主的質疑,曹金生做出如下關鍵點解析。
車主:“車輛碰撞隔離欄嚴重損壞的情況下安全氣囊應該打開。”
曹金生:“隔離欄本身就有吸收撞擊力的功能。”
車主:“事故發生后,車輛前側全部變形,方向盤也出現嚴重變形,不管碰撞的是隔離欄還是其他的物件,從損壞的情況看,安全氣囊應該展開。”
曹金生:“安全氣囊展開的一個必備條件是車輛在撞擊時必須出現減速度,可根據目擊者的講述,該車事故中并未減速。”
車主:“車輛在撞擊時有巨大的聲響,撞擊的力度由此可見,為何氣囊仍然無法打開?”
曹金生:“除了減速度,其中的受力方向、碰撞時間等都是觸發安全氣囊展開的條件。此外,車輛都有一個防止誤觸發的裝置,也就是在滿足所有觸發條件下,該裝置起到再次確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