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復合軟包裝中運用膠粘劑的優點
隨著復合軟包裝材料在我國的發展,復合用聚氨酸膠粘劑也同時走過了二十多年的歷史。自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中期起,上海首先開發用擠出涂布和擠出復合法制造簡單的食品用復合軟包裝材料,到七十年代后期,又首先開發用干式復合法制造更高檔的食品用復合軟包裝材料,生產從一般的簡單食品用復合軟包裝材料,到耐121℃高溫蒸煮40分鐘的塑/塑型蒸煮袋和更高級的鋁/塑型蒸煮袋。與此同時,也同步地研制干式復合用膠粘劑。歡迎光臨公司官網http://www.cxianda.com
我們知道,要用干式法去做復合軟包裝材料,除了各種塑料薄膜和鋁箔基材外,還要用到膠粘劑。最早被采用的是用丁基橡膠做的單組份溶劑型壓敏膠,用它把PET、PT和PE這幾種薄膜復合起來就可以做成最簡單、最原始的復合軟包裝材料,用在壓縮餅干、糖果和榨菜的包裝方面。到七十年代末,由于要開發耐121℃高溫蒸煮40分鐘的蒸煮袋,單組份壓敏膠顯然是不行的,所以,上海又首先研制開發雙組份高性能聚氨酯膠粘劑。當然,這種膠粘劑在我國早已在六十年代就有工業化產品,只是由于它的性能不符合復合軟包裝的要求,存在著溶劑沸點高、有嚴重的臭味、殘留單體太多、衛生性能不可靠、初粘力太小等缺點,無法在干式復合中用來制造合格的食品包裝材料,所以要以美國、日本當時的水平為目標,重新開發研究符合食品衛生安全、可耐121℃40分鐘蒸煮的雙組份聚氨酯膠粘劑。經過二年多的研究,終于在1981年8月通過了國家科委和輕工部的鑒定,完成了這一任務。
自1980年以后,我國逐步改革開放,人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市場經濟日趨活躍,食品工業飛速發展,主副食品日益豐富,要求完善包裝的呼聲也隨之高漲,復合軟包裝材料需求量很大,所以上海、無錫和大連首先從日本引進了比較先進的復合軟包裝材料的生產線,其中有多色組合式凹版彩印機、干式復合機、制袋機、分切機以及相應的檢測儀器,為我國現代復合軟包裝工業的發展起了帶頭作用。但是,生產復合軟包裝材料所需的凹版油墨、膠粘劑、PET、OPP、OPA、CPP、鋁箔等都要進口。
為了適應國內復合軟包裝生產的需要,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上半段開始,國內各地又大力發展軟包裝生產設備,上海、無錫、海寧、廣東等地的軟包裝機械生產企業,雨后春筍般迅速發展,復合彩印的軟包裝材料生產企業也蓬勃發展,導致進口的凹版油墨、干式復合用膠粘劑的需求量猛增猛漲。在這種形勢下,上海擁有的食品復合包裝材料用聚氨酯膠粘劑的生產技術,就有工業化生產的土壤了。所以,在1984年首先創建了年產60噸規模的中國食品級聚氨酯膠粘劑生產基地。有了這個樣板基地后,讓包裝業界看到了膠粘劑國產化的希望和前景,在短短的二、三年間,就有二、三個地方相繼建成年產量在500噸左右的企業,正式全面啟動了膠粘劑國產化的高潮。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北京化工研究院與德國漢高公司合作,利用漢高提供的技術,在國內生產干式復合用的溶劑型雙組份聚氨酯膠粘劑。深圳包裝材料公司 但是,固化劑的生產技術沒有合作,還要從德國進口,分裝后再與國內生產的主劑配套使用。后來通過自己的開發研究,自已掌握了固化劑的生產技術,才用國內生產的固化劑去代替進口產品,與在國內生產的主劑配套使用。
國內八十年代技術生產的聚氨酯膠粘劑,一方面品種比較少,大多用于要求不太高的低中檔復合軟包裝材料之中,另一方面,質量存在一些缺陷,例如膠液粘度太大,抗凍性差,在冬天容易結凍,使用時要先加溫至50~60℃、讓它熔化后,才可以從包裝桶內倒出來配制操作溶液,再一方面,膠膜又沒有多少功能,粘接力不很高,抗介質能力很差。所以,盡管產量不少、用戶很多,但還是對該產品有意見,一些大型工廠情愿高價購買和使用德國、日本、美國、法國生產的膠粘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