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理念文化是學校發展的靈魂所在,猶如人的思想指引著行動,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服務等各個環節。
一方面,它為師生提供了共同的價值導向,像指南針一樣,讓教師明確教育方向,使學生知曉成長目標,凝聚起整個校園的力量;另一方面,它塑造著校園氛圍,是積極向上、和諧共進文化氛圍的源泉,激發師生的歸屬感、責任感和創造力,推動學校朝著高質量教育的目標不斷前行。
由此可見理念文化的梳理有多么重要。嘉堯設計總結實際案例中的經驗,認為梳理學校理念文化可以從以下幾個步驟展開:
一、收集資料
1.學校歷史文獻
查閱學校的建校文件、大事記、校史資料等。這些文件能夠展現學校從創辦之初的理念與目標。例如,一些老校在創辦時可能有著服務特定地區、特定人群教育的理念,這些理念會在早期的建校章程中有體現。
收集歷任校長的工作報告、講話記錄等。校長作為學校的領導者,他們的理念和觀點往往對學校理念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有著關鍵作用。比如,有的校長強調素質教育,推動學校在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上進行相應改革。
2.教師與學生的反饋
可以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廣泛收集教師和學生對學校文化的理解和感受。問卷內容可以包括對學校價值觀、校訓、辦學目標等方面的認知程度和認同程度。
組織教師和學生代表進行訪談。深入了解他們眼中學校的特色文化,比如教師可能會提及教學過程中的團隊合作文化,學生可能會分享學校的社團活動所體現的文化氛圍。
3.學校現有成果展示材料
整理學校的教學成果、科研成果、學生競賽獲獎等材料。這些成果能夠反映學校在教學、科研等方面的理念追求。例如,學校在某些學科競賽中成績突出,可能體現了學校注重學科特長培養的理念。
收集學校的宣傳冊、校園網站內容、校內刊物等。這些宣傳材料往往包含了學校對外展示的理念形象,如學校的宣傳冊通常會介紹學校的辦學宗旨、教育理念等核心內容。
二、提煉核心價值觀
1.分析學校特色
從學校的學科優勢出發。如果學校在理工科方面有很強的師資和教學成果,可能會強調科學精神、創新思維等價值觀。例如,一所科技特色學校可能將“探索創新、嚴謹求實”作為核心價值觀的一部分。
考慮學校的地域文化特色。位于歷史文化名城的學校可以將地方文化中的優秀品質融入學校理念文化。比如,學校位于孔子故鄉附近,可以將“尊師重道、仁愛育人”等理念與之相結合。
2.總結辦學理念關鍵詞
基于收集的資料和學校特色分析,提煉出如 “以人為本”“全面發展”“追求卓越” 等關鍵詞作為核心價值觀的候選。這些關鍵詞應該能夠體現學校在教育教學、學生培養等方面的根本理念。對這些關鍵詞進行排序和組合,形成完整的核心價值觀表述。
三、明確辦學目標與愿景
1.長期目標規劃
從學生培養角度,考慮學校希望學生在畢業后成為什么樣的人。是具有國際視野的創新型人才,還是服務于本地社會經濟的實用型人才?例如,國際學校可能將目標設定為“培養具有全球勝任力的世界公民”。
從學校自身發展角度,思考學校在未來若干年內想要達到的教育教學質量水平、社會聲譽等目標。比如,學校希望在一定時間內成為本地乃至全國的優質示范學校。
2.愿景描繪
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描繪學校的未來愿景。可以從校園環境、師生狀態、社會評價等多個維度進行描繪。例如,“打造一所充滿活力與智慧的校園,師生在這里自由探索、共同成長,成為社會公認的教育典范,為教育事業的發展持續發光發熱”。
四、詮釋校訓內涵
1.挖掘校訓來源與意義
了解校訓的歷史背景。如果校訓是建校時就確立的,要研究當時的教育背景和創辦者的意圖。例如,有些學校的校訓是在民族危亡時期確立的,可能有著激勵學生愛國奮進的深層意義。
分析校訓中每個字詞的文化內涵。對于古典文化氣息濃厚的校訓,如 “厚德載物”,要深入解讀 “厚德”和 “載物”的含義。
2.結合實際應用校訓
將校訓與學校的日常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校訓所體現的價值觀,教師可以在品德課上通過案例講解校訓的實際意義。
在校內文化活動中體現校訓精神。比如,學校的運動會可以強調團結協作(如果校訓中有相關內涵)的精神,讓學生在活動中踐行校訓。
五、整合與傳播
1.形成理念文化體系
將核心價值觀、辦學目標、愿景、校訓等內容整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學校理念文化體系。可以制作成學校理念文化手冊,其中包括各部分的詳細闡述、相互關系以及在學校工作中的具體體現。
2.多種渠道傳播
在校園環境建設中融入學校理念文化。如在校園的宣傳欄、教學樓走廊等位置展示學校的核心價值觀、校訓等內容,讓師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能夠隨時看到。
通過學校的各種會議、培訓活動等向師生宣傳理念文化。例如,在新教師入職培訓和新生入學教育中,專門安排時間講解學校理念文化體系,使新成員能夠快速了解和認同學校的理念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