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江蘇省先進級智能工廠名單的公示,遠東控股集團及旗下遠東電纜、新遠東電纜、遠東復合技術四家公司憑借卓越的智能制造實力入選江蘇省先進級智能工廠!
這一成果不僅是對遠東智能制造實力的權威認證,更標志著其從 “單點突破” 到 “集群成勢” 的產業升級跨越 —— 以4家省級智能工廠為支點,遠東正構建起覆蓋 “技術研發 - 場景應用 - 生態協同” 的全鏈條數智化體系,為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樹立 “遠東范式”。
01:四企登榜:從數量積累到質量突破的“勢”能奠基
此次遠東入選的4家智能工廠并非孤立存在:
遠東依托數智化能力支撐,通過技術賦能、系統集成、數據驅動、集團化推廣四大維度,構建了覆蓋全業務鏈的數字化體系,綜合運用AI智能感知與控制、邊緣計算、大數據分析、物聯網、數字仿真、工業5G、標識解析等技術,統一數據模型,通過ERP、EAM、CRM、SRM、PLM、MES、WMS、TMS等系統集成應用與OT系統數據融合,打破數據孤島,實現端到端業務流程的全面數智化。
通過經營數據分析賦能的大數據應用,梳理智造運營業務指標體系,建立生產、營銷、財務、采供、設備等多域融合一體化經營管控平臺,確保技術標準、數據模型和管理流程的一致性,實現數據資源整合分析、集中共享,以數據驅動優化生產流程、提升資源利用率、降低運營成本,增強企業競爭力,形成了行業領先、可復制的全場景、全鏈接的先進級智能工廠。
此次四廠協同構成的 “智能工廠矩陣”,實則是遠東近20年數字化轉型的縮影:從2005年首條自動化生產線落地,到2014年啟動 “三化融合”(工廠智能化、制造精益化、管理信息化),再到2024年斬獲國家卓越級智能工廠,此次四企同登省榜,正是其從 “單項冠軍” 到 “集群作戰” 的實力印證。
02:技術破局:從跟跑到領跑的 “勢”能內核
遠東的 “智” 造底氣,源于對 “卡脖子” 技術的持續攻堅:
材料革命:遠東復合技術研發的碳纖維復合芯導線,將輸電容量提升 30% 的同時,重量降低 40%,打破國外企業的長期壟斷,相關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產品創新:遠東電纜自主研發的液冷大功率充電電纜,通過冷卻液協同散熱技術實現 “充電 5 分鐘續航 100 公里”,成為北京冬奧會指定充電線纜,并獲萊茵 T V 國內首張認證;
系統集成:依托自主搭建的 H-EAM 企業資產管理平臺與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遠東實現從訂單接收到產品交付的全流程數據貫通,生產異常響應速度提升 60%。
這些技術突破并非單點開花 —— 通過 “智能感知 - 數字仿真 - 邊緣計算” 的技術矩陣,遠東將 AI、5G 等技術深度融入電纜制造全鏈條,形成可復制的 “全場景數智化解決方案”,已向行業輸出多項數字化標準。
03:產業成勢:從單一制造到生態協同的“勢”能輻射
四家智能工廠的協同效應,正推動遠東從 “電纜制造商” 向 “智慧能源解決方案提供商” 轉型:
智能纜網:產品覆蓋特高壓、風電、光伏等領域,出口160余個國家,參與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華龍一號等國內外超級工程;
智能電池:以電纜技術為基礎延伸至儲能領域,推出 “纜儲一體” 解決方案,圓柱電池能量密度突破 300Wh/kg,服務全球綠色能源轉型;
智慧機場:承建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瓜達爾新國際機場等170+機場項目,將智能制造經驗與機場弱電系統集成相結合,推動民航業數字化升級。
這種 “堅守主業、聚焦實業” 的生態布局,使遠東形成傳統產業與新興賽道的雙向賦能。
04:未來定勢:從國內標桿到全球引領的“勢”能躍遷
遠東“智能制造 + 全球化” 雙輪驅動:
從四家工廠的 “四” 到產業生態的 “勢”,遠東控股正以智能制造為筆,在新型工業化畫卷上勾勒出中國企業的全球競爭力 —— 這不僅是一家企業的升級之路,更是中國制造業從 “規模優勢” 向 “價值優勢” 躍遷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