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公示《國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先進適用工藝技術設備目錄(2025年版)》,其中,陜鼓自主研發的“固廢資源化利用耦合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利用(CCUS)技術”入選目錄“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類別。
該目錄是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加快推進工業固廢源頭減量、規模化高值化利用及再生資源綜合開發而制定,涵蓋工業固廢減量化、綜合利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及機電產品再制造四大領域。此次陜鼓入選的技術,聚焦固廢資源化與碳減排協同治理,通過創新工藝實現工業固廢高效轉化,同時集成二氧化碳捕集、封存與利用,為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了新路徑。
面對全球氣候變化的緊迫挑戰,CCUS(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作為一項關鍵技術成為破解能源行業減排難題的核心路徑,通過捕獲二氧化碳,并進一步加工利用或者將其永久封存在地質構造中,從而避免二氧化碳進入大氣層加劇溫室效應。陜鼓憑借在能源環保領域的創新技術實力,以區域能源規劃和企業能效優化為抓手,通過深入分析工藝流程,從提升二氧化碳捕集率、零泄露、氣液分離等方面系統考慮,為用戶量身定制了節能、高效的解決方案。同時,陜鼓還采用全球先進氣動計算技術進行壓縮機設計,通過對主機模型級、密封系統的優化,對機組通流部分、智能控制系統的優化,較傳統項目降低了10%壓縮電耗,機組長周期運行穩定性得到明顯提升,使得整個裝置具有捕集率和產品純度高、捕集能耗和脫碳總成本低、運行人員少等顯著特點。目前,該技術已在電力、化工、能源開采等領域實現應用,成效顯著:
2023年,陜鼓承接的國家能源集團50萬噸/年CCUS示范項目成功投運,實現二氧化碳捕集率超90%,年減排二氧化碳相當于植樹450萬棵,停開經濟型轎車近30萬輛,為煤電行業落實“雙碳”目標、推動煤炭清潔化利用打造減碳固碳新樣板。該項目更憑借技術創新入選國家《綠色技術推廣目錄(2024年版)》以及2023年度國家能源局十大科技創新成果,彰顯了陜鼓在碳捕集領域的領先實力。
2025年,陜鼓成功簽訂中石油某新能源及配套煤電、碳捕集一體化項目碳捕集裝置核心壓縮機組系統方案合同。作為國內具有示范效應的“新能源+煤電+CCUS”一體化工程,該項目將通過100萬噸/年的碳捕集規模,為我國優化能源結構、加速綠色低碳轉型提供重要示范。項目投產后,預計每年將節約標煤4380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76萬噸,而且將打通規模化CCUS產業全流程,實現“減碳”與“增效”的雙重突破,加快地區清潔、低碳、可持續新型能源系統的建設,助力電力行業經濟、綠色、可持續發展。
一直以來,陜鼓始終以科技創新為引擎,聚焦“雙碳”目標,積極開展CCUS碳捕集、超臨界CO2、壓縮空氣儲能等前沿技術的創新研發,取得了積極成效。并聯合高校及行業企業成立“應對氣候變化和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產業技術協同創新中心”,聚合綠色低碳技術創新資源,協同建設國際領先的“一站式”解決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重大科學問題、工程問題的自主創新平臺,共同推進“雙碳”目標的實現。同時,陜鼓持續強化自身在技術研發、綠色制造、智能制造、服務型制造等方面的創新能力,催生了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成果。如今,陜鼓的綠色技術正在助力全球用戶節能減排和綠色高質量發展。
未來,陜鼓將持續聚焦主責主業,深化服務型制造轉型,強化技術研發,助力工業領域資源高效利用與生態環境協同發展,為構建零碳工業生態、推進美麗中國建設貢獻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