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態環境部計劃再用三年左右時間,完成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全覆蓋。冬季錯峰限產在“2+26”城市的基礎上,新增汾渭平原以及長三角地區,錯峰限產城市數量或擴圍至80個城市。目前環保部門對鋼廠水、氣體等污染排放進行實施在線監測。近日,生態環境部啟動“千里眼計劃”,通過衛星遙感等技術手段,對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汾渭平原11城市、長三角這三大重點區域治霾41城市進行網格監管全覆蓋,實施遠程監測。
常態化:生態環境部強化督查從2018年6月11日持續到2019年4月28日,安排200個左右的督查組,重點對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汾謂平原11城市,以及長三角地區等重點區域持續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
防污染方向不變,但力度和形式有所調整:環保治理上升為國家戰略層面,未來三年不會變。環保的政策目標和方向不會改變,但力度和形式會發生變化。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執法禁止“一刀切”,后期環保限產有望實行差異化執行,限產力度和措施有望緩和。山東、山西、河北、陜西、浙江、安徽等省份正式發布藍天保衛戰三年計劃。未來幾年環保督查時間持續性長,覆蓋面廣,力度更大,采取點面結合,重點區域強化循環施壓,環保限產常態化越發明顯。環保限產常態化成為壓制供給的有效手段。
三大重點區域環保限產中長期利好焦炭。“2+26”城市、汾渭平原、長三角地區是此輪環保督查的重點區域。2017年,以上區域焦炭、生鐵、粗鋼合計產量分別為2.75億噸,4.57億噸和5.26億噸,分別全國產量的63.8%、64.3%和63.2%。其中,除山西、陜西、內蒙古這三個地區焦炭能自足外,河北、山東和江蘇三大重點產鋼大省均是嚴重的焦不保鐵,其他省份焦炭均需大量外采焦炭來滿足生產,若環保治理超出預期,各省市的焦炭供需關系將嚴重失衡,有可能造成焦炭價格大幅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