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公司提供專業第三方氣體檢測報告,歡迎來電咨詢!
拉瓦錫對氧氣的發現是在普里斯特里啟發下完成的。1774年,拉瓦錫用汞灰(HgO)的合成與分解實驗制得氧氣,并對它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發現它能與很多非金屬單質合成多種酸,故命名為“酸氣”(希臘文Oxygene)。
拉瓦錫通過氧氣的實驗,提出了燃燒的氧化學說,推翻了燃素說,發動了化學史上著名的化學革命,使過去以燃素說形式倒立著的化學正立過來。因此,雖然不是他首先發現氧氣,但恩格斯還是稱他為“真正發現氧氣的人”,而舍勒和普利斯特里是“當真理碰到鼻尖上的時候還是沒有得到真理”。
1802年,德國東方學者偶然讀到一本64頁的漢文手抄本,書名是《》,作者是馬和,著作年代是唐代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克拉普羅特讀完此書以后,驚奇地發現,這本講述如何在大地上尋找“龍脈”的堪輿家著作,竟揭示了深刻的科學道理:空氣和水里都有氧氣存在。
1807年,克拉普羅特在彼得堡俄國科學院學術討論會上宣讀了一篇論文,題目是《第八世紀中國人的化學知識》,其中提到,空氣中存在“陰陽二氣”,用火硝、青石等物質加熱后就能產生“陰氣”;水中也有“陰氣”,它和“陽氣”緊密結合在一起,很難分解。克拉普羅特指出,馬和所說的“陰氣”,就是氧氣。證明中國早在唐朝就知道氧氣的存在并且能夠分解它,比歐洲人發現氧氣足足早了1000多年。克拉普羅特這篇論文使在場的科學家都感到驚奇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