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飼料膨機闡述
飼料機械由喂料、
攪拌、制粒、傳動潤滑等組成。其是要含水量不大于15%配合粉料,從料斗進入喂料絞龍,通過調節無級調速電機轉速,獲得合適物料流量,然后進入攪拌器,通過攪拌桿攪動與蒸汽混合進行調質,如果添加糖蜜或油脂,也從攪拌筒加入與蒸汽一起調質,油脂添加量不超過3%,否則難于成形,經調質后配合粉料溫度可達64~85℃,濕度達14~l6%。然后再通過斜槽經過可吸鐵裝置除去混在粉料中鐵,進入壓制室進行制粒。
飼料膨機描述
控制壓輥與壓模間隙。輥模間隙太小,壓模與壓輥容易磨損,并且超大;間隙太大,則影響物料擠壓。控制在005~030mm。調整時可用塞尺測量,無塞尺目測也。以新模新輥為例,目測壓模壓輥似靠非靠,但無物料時轉動壓模不能帶動壓輥為宜,特別強調新模應配新輥,間隙應小些。另外壓輥要加足黃油(通常耐高溫7號鋰基脂),避免因溫度過高燒壞軸承。同時也要對喂料刮刀進行調整,否則會使物料難以進入壓輥與壓模之間,一部分物料會從壓模罩船串出,形成顆粒粉粒高,調整結果應是刮刀上部邊緣曲線與壓模、壓模罩間隙基本控制在2~3mm之間,刮刀前端伸入壓模位置不宜超過壓模內孔沉割槽。制粒機各部位調整后,開機制粒。先開制粒機、調質器、喂料器,此時喂料器應處于小供料狀態。為防止機內雜物進入壓模,應該打開門上機外排料門,排凈機內混有雜物料。待雜物料干凈后,即可將物料導入壓模。為慎重起見,手應握住機外排料門手柄,先讓部分料進入壓模,然后觀察是否有顆粒順利出模,并同時注意電流變。如果顆粒能正常制出,電流較平穩,波動幅度不大,沒有額定電流,那么加大物料流量,并同時增加蒸汽量。
飼料膨機定做
制粒中物料能否被擠壓通過壓模取決于模孔中所能產生壓力和摩擦力大小。這跟物料與壓模壁之間摩擦系數、水分含量、原料粒度、溫度、物料可塑性變形部分緩沖時間和物料可壓縮性有關,這些特性與壓模孔深和孔徑密切。來講,壓模孔徑壓縮比宜采用1:8~1:13(即模孔與壓模有效厚度比),壓模壓縮比小,壓模孔有效長度短,物料在壓模孔中形成,容易擠出環模,因此,產量高,但制出顆粒松散,含粉率高,外觀不光滑;反之壓縮孔有效長度越長,物料在壓模孔中壓力越大,相應制出來顆粒緊密度高,顆粒光滑,可降低含粉率,但制粒機產量會下降,當然噸電耗也相應增加。因此,飼料在生產不同與品種顆粒料時,所環模孔徑比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