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軀干平衡能力訓練多用途電動康復床
五、作業療法技術的分類
(1)與生物力學和神經發育有關的運動和感覺活動
(2)日常生活活動
(3)創造性或工作性活動
(4)社交能力
六、作業療法技術的適應癥
1 .神經科疾病,如中風、腦外傷、脊髓損傷、帕金森、老年性認知功能減退等。
2. 骨科疾病,如膝關節置換術后等。
3 .外科疾病,如骨關節損傷、燒傷后瘢痕等。
4 .兒科疾病,如腦癱、發育遲緩等。
5.內科疾病,如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6.精神科疾病,如情緒異常、精神分裂等。
主要適用于癱瘓病人(包括截癱、偏癱和四肢癱)由于體能減弱,癱瘓主動運動不足及肌張力異常而長期臥床,從而引起全身肌肉萎縮、關節僵硬和體位性低血壓等多種并發癥。起立床訓練可幫助使用者減少各種并發癥的發生,維持脊柱、骨盆及下肢的應力負荷,是促進使用者功能恢復的有效手段。
1、進口電機和氣彈簧雙重保護,安全穩定;床體傾斜角度0-90°可根據患者需要任意調節。且配有傾斜角度指示器;
2、雙軸承結構,床板運動平穩。
3、電機緩慢啟動和停止,讓患者更舒適。
4、寬大的固定綁帶極為舒適,適用于胸、腰和膝等部位的固定。
5、連續可調的扶手和可拆卸式固定桌板,方便不同高度的病人。
6、高彈力海綿,床面經久耐用,不易變形。
7、足部分開式固定裝置可進行內翻、外翻、跖屈、背屈調節;
癱瘓患者電動站立床訓練致直立性低血壓的相關分析
目的:分析電動站立床訓練時,可能影響患者發生直立性低血壓或出現頭暈、胸悶、心悸等不適的相關因素。方法:對2003-03/12在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康復科進行電動床站立訓練的58例癱瘓患者,記錄其年齡、性別、職業、診斷、癥狀、伴發病、病程、臥床時間、每次站立訓練持續時間、站立角度等,分別使用χ2檢驗和多元逐步回歸方程進行單因素及多因素相關性分析。結果:單因素資料分析顯示,下列因素為患者站立訓練時出現體位性低血壓或不適的危險因素:職業—病前從事非體力勞動者(P0.01)、臥床時間1個月(P0.01)、第1周站立訓練角度70°(P0.01)、并發心臟病、糖尿病等,這些患者在訓練過程中容易誘發體位性低血壓或出現頭暈、胸悶等不適。而性別(P0.05)、年齡(P0.05)、癱瘓情況等與引起體位性低血壓或頭暈、胸悶等不適關系不大。多因素回歸分析顯示,患者第1周站立訓練的角度、臥床時間、是否有伴發病及職業等密切相關。結論:在給患者進行斜床站立時,要注意影響患者發生體位性低血壓的危險因素,訓練過程中密切觀察病情,以防發生不良反應,使訓練能安全、有效進行。
軀干平衡能力訓練多用途電動康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