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軀干平衡能力訓練多用途電動護理床
2.關節功能牽引 關節攣縮或粘連已經形成者需通過關節活動度練習,逐步牽伸攣縮及粘連的纖維組織來恢復關節活動范圍。纖維組織是一種粘彈性材料,在適度的外力牽伸下發生延長。其中大部分為一時性的彈性延長,在外力去除后將回縮;一小部分為持久性的塑性延長,是關節活動度改善的基礎。纖維組織在牽伸力量較大、持續時間較長以及組織溫度較高時作牽伸可獲得較大的塑性延長。故無論用主動、被動運動或助力運動進行關節活動度練習,均需要用一定的力量,持續較長時間,或多次反復進行,可獲較好效果,在熱療后或溫水浴中進行也可獲較好效果。但是用力過大,引起明顯疼痛提示有組織損傷,可能引起修復反應,增加瘢痕形成。同時疼痛引起保護性肌,保護纖維組織免受牽伸,治療反而不能起效。故操作時用力程度應考慮患者局部感覺,以有一定的緊張、酸脹感覺,不引起明顯疼痛及肌為宜。關節活動度練習時依每一關節所有受限的活動方向依次進行主動、助力或被動運動,可由治療師或患者的健肢進行被動運動或施加助力。
二、作用對于長期臥床的患者電動站立床的站立訓練可以防褥瘡,改善骨密度。
1、增加骨密度,延緩骨質疏松。
2、骨盤:激活骨盤細胞,強化骨盆肌肉活力,改善生理功能,減輕癥狀。
3、舒緩肩頸:舒緩頸部肌肉,減輕頸部緊張僵硬、酸痛及麻木等亞健康癥狀。
4、促進能量代謝和淋巴循環,消除多余脂肪,塑造生理曲線美體好身材。
5、上下肢主被動康復器能夠增強機體協調性和平衡感,促進機體創傷后康復。
6、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疲勞。
癱瘓患者電動站立床訓練致直立性低血壓的相關分析
目的:分析電動站立床訓練時,可能影響患者發生直立性低血壓或出現頭暈、胸悶、心悸等不適的相關因素。方法:對2003-03/12在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康復科進行電動床站立訓練的58例癱瘓患者,記錄其年齡、性別、職業、診斷、癥狀、伴發病、病程、臥床時間、每次站立訓練持續時間、站立角度等,分別使用χ2檢驗和多元逐步回歸方程進行單因素及多因素相關性分析。結果:單因素資料分析顯示,下列因素為患者站立訓練時出現體位性低血壓或不適的危險因素:職業—病前從事非體力勞動者(P0.01)、臥床時間1個月(P0.01)、第1周站立訓練角度70°(P0.01)、并發心臟病、糖尿病等,這些患者在訓練過程中容易誘發體位性低血壓或出現頭暈、胸悶等不適。而性別(P0.05)、年齡(P0.05)、癱瘓情況等與引起體位性低血壓或頭暈、胸悶等不適關系不大。多因素回歸分析顯示,患者第1周站立訓練的角度、臥床時間、是否有伴發病及職業等密切相關。結論:在給患者進行斜床站立時,要注意影響患者發生體位性低血壓的危險因素,訓練過程中密切觀察病情,以防發生不良反應,使訓練能安全、有效進行。
軀干平衡能力訓練多用途電動護理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