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下肢平衡功能恢復骨科用康復床
肘的控制訓練:重點在于再伸展動作上。患者仰臥,患臂上舉,盡量伸直肘關節,然后緩慢屈肘,用手觸摸自己的口、對側耳和肩。
腕指伸展訓練:雙手交叉,手掌朝前,手背朝胸,然后伸肘,舉手過頭,掌面向上,返回胸前,再向左、右各方向伸肘。
改善手功能訓練 患手反復進行放開、抓物和取物品訓練。糾正錯誤運動模式。
作業性手功能訓練:通過編織、繪畫、陶瓷工藝、橡皮泥塑等訓練兩手協同操作能力。
手的精細動作訓練:通過打字、搭積木、擰螺絲、拾小鋼珠等以及進行與日常生活動作有關的訓練,加強和提高患者手的綜合能力。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訓練:早期即可開始,通過持之以恒的 ADL 訓練,爭取患者能自理生活,從而提高生活質量。訓練內容包括進食方法、個人衛生、穿脫衣褲鞋襪、床椅轉移、洗澡等。為完成 ADL 訓練,可選用一些適用的裝置,如便于進食的特殊器皿、改裝的牙刷、各種形式的器具及便于穿脫的衣服。
設備和材料
空氣壓力波儀(3)組在此基礎上加用空氣壓力波儀進行輔助,儀器由受過專業培訓的人員進行操作。前行下腔靜脈濾器植入術,術后予以尿激酶溶栓,溶栓劑量依據患者公斤體重確定。壓力波時患者取平臥位,將患側下肢放入壓力套中拉好拉鏈。壓力依據患者舒張壓確定,然后在過程中根據患者耐受力逐漸增加壓力,高為90~100mmHg。開始時緩慢向腳踝部充氣,充滿后使壓力達設定值并保持不變,向小腿、大腿逐次加壓。每次持續時間15min,每天2次,10d為1個療程。
訓練作用:
1、調節血管緊張性預防體位性低血壓。
2、牽拉易于短縮的軟組織如髖屈肌、膝屈肌和跟腱,保持關節的正常活動度。
3、使身體負重,防治長期臥床導致的骨折和骨質疏松。
4、提高軀干和下肢的負重能力,增加頸、胸、腰及骨盆在立位狀態下的控制能力,為將 來的自主立位及平衡的保持打下良好基礎。
5、通過重力對關節肌肉的擠壓,有效刺激本體感受器,對患側進行促通,并可增加 肌張力偏低患者的肌張力。
6、對下肢肌張力偏高引起的尖足、內翻等異常模式,通過重力對跟腱形成足夠強度且較 持久的牽拉而起到矯治的作用。
7、對重癥顱腦外傷或腦炎、中風患者中神智不清甚至為植物人狀態的,通過電動直立床 訓練還有促醒作用,恢復神智。
8、刺激內臟功能如腸蠕動和膀胱排空,預防泌尿系感染。
9、改善通氣,預防肺部感染及墜積性。
下肢平衡功能恢復骨科用康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