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再生鋼鐵原料進口報關手續資料
貿易合同、、合同、裝箱單、收發貨人備案、中文標簽、申報要素、報檢報關委托書、進出口經營權、提單/空運單等。
二、關于再生鋼鐵原料進口報關流程
1、到港;
2、支付運費、船代處換單;
3、報檢、報關及申報價格;
4、海關審價出稅單;
5、繳納稅金;
6、海關查柜;
7、放行貨物;
8、提貨;
9、送貨至地點;
三、再生鋼鐵原料進口常見問題
1、再生鋼鐵原料進口全程需要多久,每一個環節需要的時間是多久?
2、如果沒有進出口權是否可以操作再生鋼鐵原料進口?
3、再生鋼鐵原料進口各環節都可以開具專票嗎?
4、再生鋼鐵原料進口成本要怎么計算,哪些費用是次不會收取的?
5、再生鋼鐵原料進口到港后如何提貨?
6、一般常用的再生鋼鐵原料進口方式有哪幾種?
這對制造企業的供應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供應鏈的執行層級,需要物料配送模式更具柔性,具有根據訂單做出快速響應的能力。借力智慧物流,企業優化供應鏈。讓供應鏈更加智能,成為越來越多制造企業的選擇。當下,我國鋼鐵行業正處于產能嚴重過剩、市場需求大幅下降的微利時代。鋼鐵企業要達到控制成本、提升效益和轉型升級之目的,需要優化原料采集直至產品銷售等供應鏈全流程。今年7月21日,卡車司機李國強根據陸鯨系統提示,驅車前往中鋼集團位于上海寶山區某處的倉庫,負責將一車高密度卷板運往吉林長春市。
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國發[1984]27號《關于農民個人或聯戶購置機動車船和拖拉機經營運輸業的若干規定》作出規定:允許農民個人或聯戶用購置的機動車船和拖拉機經營運輸業以及農民個人或聯戶經營運輸業,可以從事貨運,也可以從事客運,自此,貨物運輸(物流)業的市場化大幕由此拉開,我國物流業的發展日新月異。現在我們都知道,物流的發展離不開網絡,網絡是物流的核心競爭力,但其實這個認識和實踐過程,也大約經歷了1年左右的摸索-從1984年放開市場準入到1992年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直至1992年之后專線運輸企業的大規模出現,并且部分專線企業開始探索實施性布局,網絡化才正式成為物流業發展的關鍵詞。
協同發展區。依托鎮海物流樞紐港園區,東至甬江入海口,南至古海塘,西至威海路,北至灰鱉洋,占地面積約9.5平方公里。該區域包括鎮海港區(2.5平方公里)和后方陸域(7平方公里)。主體功能區作為物流樞紐的核心區,承擔以多式聯運為主的物流服務功能。協同發展區作為樞紐經濟的拓展功能區,提供區域配送服務功能,以及煤炭海鐵聯運、液體化工存儲集散、糧油集散加工功能。主體功能區和協同發展區之間合作分工,共同打造“運輸—區域集散—配送服務”三級服務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