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隨著職稱改革制度的深化,一直在說學術著作不作硬性/限制性要求,但每年辦理學術著作的人并沒有減少,這是為什么呢?
從學術著作本身來看:
增加學術積分:這是基礎、最直接的原因,在許多職稱評審中,學術積分是一個重要的量化指標,出版學術著作可以增加作者的學術積分,從而在職稱評審中獲得更多的優勢。這相當于是直接影響自己的職業生涯,所以別說很多時候著作是必要條件能加很多分,哪怕是可選項只加一兩分,該出版還是要出版。再就是雖然學術著作不做硬性要求,可以用其他方面的業績成果替代,但這些業績成果往往難以達成,甚至條件更加苛刻了,還不如辦理學術著作,最起碼渠道面會比較廣。
展示學術成就:學術著作代表著作者的學術成就和學術水平。在職稱評審中,學術專著是一種高水平的學術成果,能夠證明作者在某一領域的研究具有深度和廣度。有的時候職稱文件中的確是沒有寫需要出版著作,但是會說要有本專業的研究成果推動行業發展等,而很多專業的成果是必須用文字來表達的,想要得到更廣的傳播,這種時候其實往往還是避不開著作。通過出版專著,作者可以展示自己的學術能力和研究成果,為職稱評審提供有力的證明材料。
提*學術影響力:即便是職稱晉升時不需要出版學術著作,但是出版學術著作可以使自己的研究成果被更多的同行學者了解、引用,將知識和技能更好地傳承下去,樹立良好的學術形象和聲譽,從而擴大自己在學術領域的影響力,而在職稱評審中,具有較高學術影響力的申請人通常會更具有競爭力。
從職稱晉升的大環境來看:
我們要知道,在職稱晉升的平臺當中,它并不是一個合格性的考試,達到及格線60分就行,而是有很強的競爭性質的,一個晉升的指標有很多人競爭,所以這是一件要比出誰比誰更優秀的事情。那么這時候,如果大家的工作年限/時長、工作成果、獲得的獎項等都一樣,但人家有著作你沒有,該選誰?這是顯而易見的,肯定選有學術著作的。
不作硬性要求,不是沒有要求。盡管在一些職稱評審中,學術著作不再作硬性要求,但是它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別是,論文不作硬性要求,其實也是為了凈化學術環境,但凈化后的學術環境要求的是更有質量的學術著作,而不是不需要學術著作,所以學術著作這一項是無論怎么樣都繞不開的。既然繞不開,那還不如該寫的早點寫,該辦理的早點辦理。
如需要圖書著作出版、發表論文、專*申請轉讓、軟件著作權
請聯系編輯:QQ:834598303 ; 835852213 ; 2851618620
電話:13383862906(微信同) 座機: 0371-55199381
從業經驗較久,可出版各類專業職稱用書,也可出版以下范圍方向的書:一、人文社科;二、教育科技;三、文學藝術;四、經濟商務;五、地方文化;六、史志年鑒;七、人物傳記;八、如煙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