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0月12日,美國、聯邦德國等24個國家在巴黎簽署了“國際法制計量公約”,建立了總秘書處設在巴黎的國際法制計量組織(OIML),最高決策和權力機構是國際法制計量大會(法文縮寫為CGML),領導和咨詢機構是國際法制計量委員會(法文縮寫為CIML),OIML的主要任務是:搜集各國法制計量機構及法制計量器具的文獻和情報,確定法制計量的一般原則,制定并推薦國際性計量技術法規,組織新檢定方法和國際交流,協調國際間制造、使用和檢定計量器具中出現的技術和管理問題,推動國際計量立法的一致和促進國際貿易,促進成員國主管法制計量部門的聯系。OIML向成員國推進的技術法規有兩種:國際建議和國際文件。
2003年第38屆CIML會議通過了“OIML型式評價多邊承認框架協議”草案,2004年正式公布了“型式評價多邊承認框架協議”(MAA)。OIML成員國之間簽署互認協議,其目的是保證計量器具的合格,保證計量器具滿足各成員國的法制計量管理要求,實現對計量器具法制要求的全球一致性,在測量結果上建立相互信任以節省對法制計量器具的型式評價、型式批準的時間和費用,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
現OIML是國際法制計量組織,有60個正式成員,49個通信成員,發達國家基本上都已加入該組織。OIML證書制度是一種計量器具認證制度,是對符合OIML國際建議的計量器具進行證書簽發、注冊和使用的一種制度。OIML合格證書在成員國中得到普遍的相互承認,在國際上已較為廣泛認可。隨著國際建議的制定修訂,發證范圍已擴大到28種計量器具,非自動衡器是最早發證的計量器具之一,電子計價秤和稱重儀表都屬于非自動衡器的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