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同姿勢站立訓練護理健身電動康復床
目前的認知評估及訓練主要依賴于訓練師的徒手訓練,訓練師勞動強度大且難以實現有針對性的、重復性的訓練;同時康復評估多為主觀評測,不能實時量化評測和反饋,結果不易于保存且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為方便體療師對患者進行康復性訓練,現有技術中出現了一種數字化智慧認知評估和訓系統,該系統是康復訓練技術與數字化系統技術的結合,主要通過使患者使用數字OT桌進行認知訓練,以神經可塑性原理為基礎的重復訓練,可以使患者綜合認知能力可塑性達到。
然而,目前市面上的數字OT桌,為增加穩定性,一般采用固定式底座。設置了固定式底座的數字OT桌只能在固定位置使用,不利于移動,而若要搬動,則費時費力,如此導致數字OT桌的便捷性降低,使用體驗降低。
因此,如何方便數字OT桌的移動,提高便捷性和用戶體驗,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設備和材料
空氣壓力波儀(3)組在此基礎上加用空氣壓力波儀進行輔助,儀器由受過專業培訓的人員進行操作。前行下腔靜脈濾器植入術,術后予以尿激酶溶栓,溶栓劑量依據患者公斤體重確定。壓力波時患者取平臥位,將患側下肢放入壓力套中拉好拉鏈。壓力依據患者舒張壓確定,然后在過程中根據患者耐受力逐漸增加壓力,高為90~100mmHg。開始時緩慢向腳踝部充氣,充滿后使壓力達設定值并保持不變,向小腿、大腿逐次加壓。每次持續時間15min,每天2次,10d為1個療程。
1.4療效評價指標
采用超聲檢查血栓,依據腿圍減少及對比正常判定消腫情況,檢測患者前與后的股靜脈、腘靜脈血流速度及反流時間平均值。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為3~11MHz。患者取仰臥位,沿股深靜脈、腘靜脈走行動態聚集。觀察血管腔內有無血流顯示、血液反流、充盈缺損及血栓消失情況,記錄血栓范圍和長度變化、血流速度、反流速度和反流時間。
電動床站立訓練對早期重癥偏癱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
目的:探討電動站立床對早期重癥偏癱患者下肢及平衡功能恢復的作用及站立訓練中心血管反應的安全性。方法:將60例Barthel指數評分小于40分的3個月內以臥床為主的偏癱患者,隨機分為站立床訓練組(訓練組n=30)和口服藥物組(對照組n=30),采用自身對照及空白對照法,觀察訓練前及訓練后1周、2周時患者的患肢負重能力、平衡能力、肌張力及軀干控制力的變化,以及站立過程中的心血管反應及不良反應。結果:站立床訓練組患者患肢負重能力、軀干控制及平衡能力、下肢肌張力均較站立前有明顯改善,并優于對照組(P0.01);2周訓練后站立時的血壓、脈搏波動減小(P0.01),且在安全范圍內。結論:電動直立床站立訓練有助于早期重癥偏癱患者功能的恢復,且心血管反應安全性良好。
不同姿勢站立訓練護理健身電動康復床